第二十六章 再论司马光砸缸-《换心追踪》
第(3/3)页
对我的提问,张老师笑了:“我当时只是听,从不敢对故事提三问四。不象你们几个,小小的年纪,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到今天,让我这个老师都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们几个都开心地笑了。我接着又问到:“张老师,你了解过今天学龄前的孩子,他们对《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理解和认识吗?”
张老师睁大眼睛,表现的是更加吃惊:“方明,你这个问题提得好。我还真没有这样做。只你们几个当初提的问题,就让我感慨了这么多年。”
“张老师,你如果了解一下今天这些学龄前的孩子,听听他们对《司马光砸缸》故事的看法,他们恐怕都增加了科技新名词,增加了现代化的符号……”
张老师忽然仰天开怀大笑,他拍着我的肩膀大声地说到:“好!好!!方明,你说得非常好。你对我提出了新要求,对老师这个行业制定了新的考核标准,在你面前,我现在都不敢自称老师了。你应该是我的老师。”
我们几个几乎是异口同声:“张老师,你永远是我们的好老师。”
老槐树见证了我们关于《司马光砸缸》故事的讨论。老槐树也见证了张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张老师不是思想僵化,也不是照本宣科。他努力把教育同社会前进的步伐结合起来。
社会在发展,人的素质在提高。老师再单纯讲书本上的那段文字,已经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也满足不了学生思想的要求。现在是个开放的世界,新一代人的思想已经和世界接轨。
柏玲两眼一眨不眨,死死盯着自己的老公。头脑深处在思索:我这老公了不起,从小就和他人不一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