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直到方豫离开,三人组仍旧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参加贝莱德对冲基金与另类投资会议! 还要在会议上做主题交流! 任何一个在金融行业中稍有地位的人都会知道这个会议的价值和地位! 可以说,只要获得这个活动的邀请函,就意味着受邀人已经被金融主流圈子所认可,具备了坐上牌桌的资格。 这可是贝莱德! 虽然近期丑闻缠身,但……这可是贝莱德的重要年度会议! 对了,老方那个Y搜前段时间好像和贝莱德闹的有些不愉快,难怪他自己不去,让我们去。 三人组自认为明白了方豫的想法。 谁也不会想到,不,应该说他们根本不敢想,这是方豫对贝莱德的报复行动。 报复贝莱德? 想多了吧?那可是真正的资本克苏鲁。 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截止3062年,管理了超过五万亿迈元的资产,相当于3061年迈国3个半月的GDP和大周近半年的GDP。 当真可以说富可敌国。 很有意思的是,这样一家公司,创始人和几个具有决策力的老板却始终在大众媒体上没有太多声音。 甚至大多数非专业人员如果不用搜索引擎,都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谁。 搜了的,也未必能搜得到拉里芬克等创始团队的详细信息。 没人会告诉你,拉里芬克和高盛家族其实是姻亲,他的女儿嫁给了高盛家族的继承人。 偶尔有一两篇揭秘贝莱德背景的,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说这是阴谋论,实际上贝莱德没那么厉害,市值只有600-700亿迈元,还没有某台市值高。 但他们不会说,3058年福布斯官网上刊登了一篇关于芬克家族的详细介绍,短短三天,就被全网删除,连诸多网站的镜像服务器都被牵连。 贝莱德和高盛、摩根这种老钱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不追求公司自有名义资产的庞大,只追求控制资产的规模。 用仅仅百分之一的财富,就控制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资产。 而这些资产,基本都是在十七年前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法案被废除后扩张的。 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废止的3045年,贝莱德当时仅仅只是一个管理了三百多亿迈元资产的普通资管公司而已。 法案废除后短短几个月,到了年底,贝莱德的资产管理规模就扩大到了1650亿迈元。 此后十余年,更是一路狂飙,资管规模膨胀了几十倍,一路膨胀到了如今的五万亿迈元。 可见克里顿夫妇对“他们”的贡献有多大。 贝莱德背后的创始团队,每人在贝莱德的股份也只有百分之一多一点,其余的大量股份都在先锋、道富、富达、高盛……等等投资银行手中。 以及贝莱德自己的指数基金和ETF手中。(这两者都是贝莱德自己的产品,借用投资人购买的产品贝莱德买自己的股份)。 而这些指数基金和ETF,又是各个不同的投行、资产管理公司、养老基金等财团的主要购买对象。 同样,贝莱德也通过各种金融工具交叉持有这些公司的股份。 这种复杂无比的架构,使得近15万亿迈元的资产牢牢控制在贝莱德、道富、先锋、高盛等资本集团的极少一部分人手中。 这笔钱,已经和迈国去年的全年GDP相差不远。 虽然他们没有这些钱的所有权,但却有这些钱的支配权。 金钱的权力,来自于使用,使用权在谁手里,金钱的权力就在谁手里。 尽管这种使用的权力名义上受到诸多限制和监管,但毫无疑问,被限制的权力,也是权力。 金钱和暴力一样,都是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掌握一支军队的军阀,自身武力可能打不过炊事班切墩的,但不妨碍他一声令下,几万人就听命把纳税人的税金购买的子弹打向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同样,掌握了这个世界上最大资本力量的贝莱德,就像这个军阀,甚至不需要直接的命令,只要内部稍稍沟通,就能决定一家市值千亿迈元公司的生死。 更能决定诸多国家的国计民生。 这也是有些尚未和“他们”沆瀣一气的迈国高层为什么同样不敢对裘德人稍有微词的最重要原因。 如果不是方豫在UN上空搞出的大动静,揭露了恶魔岛的真相,贝莱德还不会这么早暴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