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we need meng! 因为杜克球迷而出名的一句口号。 自大的白人,俯首称臣的场面并不多见。 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情,这个口号也成为了孟浪的一个标志。 只是随着孟浪进入NBA,这个口号也随着他的总决赛MOP,以及各种大学奖项,被人遗忘在了无人在意的角落。 现在,奥兰多球馆现场解说的念叨,让所有奥兰多人猛然想到了这个口号。 上半场打完,他们记忆最深的不是砍下15分7篮板的沙克-奥尼尔,而是从板凳上站起来,帮助魔术队破局的孟浪。 他的上场,丰富了魔术队的场上战术,哈达威的突破分球效果变得更棒,沙克在篮下接球变得更轻松,需要面对包夹的情况也大大减少。 “鲨鱼”跟“便士”的组合,旁边需要一个纯粹的投手,来帮助他们扩大场上的存在感。 “we need meng!” “we need meng!“ “we need meng!“ 所以中场休息结束,当孟浪再次回到替补席坐下的时候,现场自发响起了一阵统一的呐喊声。 哈达威愣愣地听着,羡慕地扭头看向了孟浪: “伙计,他们已经知道了你的重要性!” 孟浪撇撇嘴,奥兰多人的欢呼声对他而言,并不受用,他平静地回答哈达威的话:“那是因为他们之前把我看的太不重要了!” 查克-戴利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是他期待的画面。 他很遗憾自己没有亲眼见到“卡梅隆疯子”一起齐呼“we need meng”时的场景,现在他给自己补上了。 当主教练有时候太过枯燥,需要给自己找点乐子。 “看来我很难再将你摁在替补席上了!”查克-戴利让孟浪跟首发们一起上场。 “我相信,多年之后,你绝对会成为大恶人,而这帮奥兰多的婊子,则会成为我能够首发的关键!” 这就是“岁月史书”的威力! 戴利不以为然:“反正我的名声已经不怎么好听了……” 那句“我要见血”,不单单是80年代NBA防守尺度的体现,也给查克-戴利的执教风格烙了印记。 但其实,相比战术调整,跟铁血的防守,查克-戴利执教能力最突出的方面,还是他知人善用,可以将球员摆在适合他的位置上。 当然,他确实是个喜欢看热闹的主教练。 “把速度拉起来,别给他们停下来思考的时间!” 孟浪跟着主力上场,查克-戴利又对魔术队进攻端的打法进行了重点布置。 旁边的助教有些顾虑。 后来的很多球迷对90年代有一定的误区。 认为这个时期防守强度大,再加上又是传统中锋年代,每场比赛两队的总得分一般都不怎么高。 这就有点印象流了。 事实上,在90年代场均可以拿下100分以上的球队不少。 公牛队、超音速队等一系列球队,场均得分常年维持在100分以上。 90~91赛季,公牛队场均得分高达110分。 所谓“传统中锋年代”球队得分低的观点,其实是随着拉里-布朗系主教练横行联盟所带来的,这种窒息防守在05年总决赛达到了巅峰期。 大卫-斯特恩为了改善这种比赛环境,方才不断加固进攻球员的主导权。 “三秒区”、取消hand-check…… 当下打快节奏攻防的球队其实不少。 菲尼克斯太阳队同样很享受快节奏的对攻,上赛季他们就是凭借着这样的打法进了总决赛,场均可以轰下113.4分。 只是这份顾虑他没有说出口,这就是查克-戴利的威信。 太阳队主教练保罗-韦斯特法尔显然没想到魔术队会在下半场改变他们的打法风格。 当哈达威跟沙克两个人在场上的时候,魔术队跟其他拥有大中锋的球队没有任何区别,哈达威所做的一切,都是吸引包夹,然后让沙克舒服的接球。 球风华丽的哈达威骨子里,还是一个偏传统的一号位。 刻在这个年代一号位脑袋里的首件事情是传球,帮助队友完成得分。 沙克-奥尼尔渴望他的到来,也是这个原因。 所以即便孟浪上场,保罗-韦斯特法尔也没多想。 这是对投手的固有印象。 在他看来,孟浪就是上来给沙克拉开空间的。 可这是他的想法,他低估了孟浪在查克-戴利心中的地位。 孟浪是谁? 是训练营整个大学生陪练团给他进行无限掩护,他就可以跟乔丹对飚,在关键时刻顶着迈克尔-乔丹完成“3加1”的杀手! 这个联盟不是没有球队以投手为核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