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襄笑话李牧的车厢太矮,李牧懒得理睬朱襄。 他打量了浮丘几眼,决定私下查一查浮丘家中的事。 朱襄看人很准,浮丘本人应该无事,但浮丘家里的人不一定都清醒。 他不希望浮丘家里人会因为浮丘被朱襄提携,利用朱襄的名望做坏事,玷污了朱襄的名声。 抱着脑袋的浮丘也在想这件事。 他得好好叮嘱家里谨慎低调,切记不可胡作非为,给提携自己的老师抹黑。 只有朱襄不在意这个。 他不是亲亲相隐的人。若浮丘家中人甚至浮丘他自己犯了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他绝不会包庇,所以朱襄便不在乎别人家庭如何。 朱襄继续考校浮丘,越考校越高兴。 以浮丘之才,居然名声没有流传后世,难道真是当商人去了? 其实只是朱襄孤陋寡闻了。 浮丘虽然没有单独的传记,在别人的传记中其实有过名字,民间也有他的传说。 那时,他已经被尊称为“浮丘伯”“浮丘公”。 浮丘伯是荀子弟子,擅长《诗经》,是汉高祖刘邦的幼弟,楚王刘交的老师。 后世对刘邦出身多有误解,其实刘邦是当时人认可的“庶人”,而非普通黔首。他们家是后世所说的“寒门”。 刘邦曾祖是魏国大夫;父亲刘太公是农家,但是沛县和丰县大部分地都是他家的那种农家;四弟刘交师从大儒浮丘伯,是荀子再传弟子;刘邦自己曾是魏国名士张耳的门客。 因为魏国被秦国所灭,他们才沦为“庶人”。但即使如此,看刘邦发小不是当地官吏,就是当地屠宰大户,就知道刘家其实是当地豪强,所以刘邦才敢在县令宴会上乱来。 刘太公骂刘邦没本事,也是基于他们家能让刘邦有本事,刘邦却太浪荡。 败家子那是有家败才叫败家子,刘邦若真出身贫寒,他爹就不会骂他没出息了。 史料中对浮丘伯的记载不多,后人只能从他的民间传闻推测,浮丘伯应该是浙江人,后归隐浙江。 所以浮丘伯本人虽然没有著作流传后世,但他有楚元王刘交这个弟子,开创了楚地学《诗》风气,应该对历史有过些许影响。所以他出现在朱襄列表中,也不一定是朱襄的教学成绩。 但朱襄不知道,所以他便“厚颜无耻”当这是他教书教得好。 浮丘原本去咸阳是想拜荀子为师,一见朱襄便“误了终身”,一心以朱襄弟子自居,即使朱襄只认嬴小政为弟子,其他都是学生。 现在他终于得到了朱襄的认可,可以随侍朱襄左右。浮丘简直想当即唱楚歌跳楚舞来表达一下心中的喜悦。 越人也是楚人,楚国的士人都挺能歌善舞。 朱襄看着浮丘眼睛亮晶晶的模样,也想起浮丘每当高兴时就喜欢跳舞唱歌,失笑道:“别在马车里唱歌跳舞,等回去后再说。我给你腾一个小院,你就住在韩非和李斯隔壁。等你处理完家中的事,便过来住。” 浮丘道:“是,夫子!” 朱襄道:“到了官场,就不称夫子、老师,你可称我为长平君或朱襄公。” 浮丘心中黯然。他知道这是老师在与他“划清界限”。但能随侍老师左右,已经是他以前不敢想的事,所以这黯然只是一瞬,他立刻重新恢复积极心态:“是,朱襄公。” 朱襄道:“你回来,政儿也有人一同读《诗》了。” 浮丘好奇:“李兄和韩兄应该也擅长《诗》啊。” 朱襄叹气:“现在他们二人已经是完完全全的法家弟子了。荀子见了都要拔剑的那种。” 浮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