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过屈原对渔夫隐士的话持以否定,并不赞同那“随波逐流”的态度。不知道政儿会如何。 大概率也是否定吧。政儿是个很倔强的人。 朱襄想了想,也想高歌一曲。 他从行李中拿出琴,盘腿坐在船头,以李白的《上李邕》逗弄嬴小政。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朱襄此次带来了许多鲁儒南下,他们在其他船上,随着江水忐忑不安地向吴郡驶去。 路上,他们有意与朱襄交流,但见朱襄忙于庶务,便不好打扰。 到了南郡之后,他们远远见到来迎接朱襄的公子政,又想与这位颇具才名的年轻小公子交流,但身份也不允许他们上前。 到朱襄和公子政拜访南郡郡守蒙武,他们就更不能去了,只是被安排在另一处别馆。 现在见朱襄拿出琴,他们都整理衣冠,想要观摩这位天下大贤的气度究竟如何。 琴是君子必修之艺。以琴修身养性言智,是所有儒家君子都会做的事。所以有的人言,听君一曲琴音,就能闻弦知雅意。 朱襄公的琴音一定是世间极雅吧? 待朱襄一展歌喉后,他们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朱襄的琴弹得不错,歌也没唱跑调,就是这诗,不合任何韵律,就像是民间渔夫在江上喊号子似的。 朱襄公难道不学《诗》吗? 不仅这诗完全没有韵律可言,其内容也引人发笑。就像是一少年郎被人嘲笑后赌气似的,居然还敢扯上孔子,真是让人连连摇头。 可唱这首诗的是朱襄公,众人便只是遗憾地叹叹气,没有多想,只因为朱襄公随口唱了两句,说不准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不知道朱襄公什么时候才会展现出学识气度,让我等好好观摩学习。鲁儒们遗憾地想。 李牧和嬴小政看着朱襄,眼睛却有些发亮。 特别是嬴小政,一脚踹起的水花都大了许多。 “朱襄,你这诗虽然不合韵律,内容倒是不错。”李牧道。 不合韵律,内容倒是不错。 哈哈哈哈哈!朱襄大笑不已。 诗仙李白传世佳作,后世几乎所有中二少年的座右铭,在这个时代得到的最高评价,大概也就是这个了。 不过友人和外甥还是能接受一二自己喜欢的诗歌,让朱襄不至于大笑之后,太过寂寞。 “是啊,内容不错。”朱襄道,“政儿,如何?” 嬴小政道:“送给我的?” 朱襄道:“当然,我们这些人中,还有谁年少?” 嬴小政道:“舅父和老师也不老。” 他品了品,道:“大鹏飞上天空能直上云霄,落入海中会化为大鲲击碎海浪,这是说的庄子的《逍遥游》?” 朱襄点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