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韩非:“?”老师说得好像有道理,但是又好像是诡辩啊! “我、我也去?”韩非犹豫不决道。 朱襄公和蔺卿给自己做饭,他不敢吃啊。 虽然他前些日子没少吃…… 荀子转身去找柜子拿茶叶:“你去干什么?捣乱?你连生火都不会。” 韩非:“生火、我会!” 荀子道:“不捣乱,你就可以去。” 韩非兴冲冲地跟去了厨房。 荀子笑着轻叹了一声。 朱襄确实很容易把人带坏,但这是好事。 韩非这个孩子很有才华,如果他能想开一些,以后前途无量吧。 只是这孩子估计也不能继承他儒家的衣钵。 思来想去,结果居然他最先不看好的朱襄,反倒是最符合他心中能践行孔子之路的人。 荀子背着手慢悠悠朝着屋里走去。 听闻朱襄摘了些菊花做成花茶,他去拆一包尝尝看。 见韩非也来了厨房,朱襄没有惊讶。他询问了韩非会做什么后,就安排韩非去生火。 嬴小政坐在小凳子上乖乖剥蒜。 如果夏同此刻回来,那么洗菜的就是夏同。 好友们一同在厨房忙碌,边忙碌边聊天,也是他们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 雪见韩非十分不熟练地往炉灶中塞柴火,细心指导韩非生火拉风箱。 当知道夏同就是秦公子后,雪就对身份高贵的人进厨房帮良人干活的事不会有不自在了。 夏同和政儿都会帮忙,其他人的身份还能比夏同和政儿高? 哦,秦王虽然没来过厨房,但太子也曾陪着政儿去拉风箱,还在灰烬里埋土豆。 雪见到这些王公贵族,已经和见到平民一样心无波澜了。 雪看得出来,自家良人时不时地怀念在赵国的日子,但她自己更喜欢在秦国的生活。 秦国虽然生活沉闷了许多,没有那么多人与她聊天,但给她的安全感很足。她相信待在秦国,良人和政儿都不会有危险。 在赵国,她会对赵王和赵国的贵族害怕;在秦国,秦王和秦太子牵着政儿在家里喝茶散步。 雪真的非常喜欢秦国。 她听说韩非在韩国过得不好,便偶尔会对韩非唠叨秦国的好,说韩非应该在秦国出仕,秦王是一个很好的国君,一定会重用韩非。 至于韩非是韩国公子一事,雪并不认为是什么值得犹豫的事。因为秦国朝堂中,其他六国的公子和宗室比比皆是。 雪看到的都是秦王和蔼可亲的一面,她对秦王的评价十分偏颇。 但韩非看着如长嫂一样照顾他的雪姬提起秦王时的神情,心情又低落了几分。 朱襄公说秦王是因为他是秦国外戚才高看他一眼,但韩非自己是韩国公子,也没有被韩王高看一眼啊。 这是王对亲近的人和不亲近的人差别待遇,还是秦王本身就和其他国君不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