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父亲的疑问-《换心追踪》


    第(2/3)页

    如今守丧已满三年。先打发了妹妹出嫁。妹妹有了个好归宿,这样,才对得起父母。自己也放得下一颗心。他知道,如果女方再来摧办婚事,自己再也没有理由推拖了。

    这桩婚事是父母生前定下的。他要对得起父母,必须应承这桩婚事。别得婚事再好,他都必须拒绝。何况,这个任楠蓉姑娘,模样长的也不错,又是苦出身,而且人家已经等了三年。

    中国正在改天换地,旧制度正在崩溃,新制度正在建立。柏玉树对自己的婚事,也来了个新事新办,把任楠蓉娶进了门。

    刚进门的新媳妇,显得心事重重。也许是进门就当主妇,让她感到有些不适应。也许是没有公婆做指导,她感到做事没有主心骨。

    新婚蜜月还没有度完,任楠蓉的母亲就突然失踪了。先失去父母的柏玉树,对自己的这个新婚妻子更加疼爱,同病相怜。

    一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柏玲。第四个年头,他们又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柏龙、柏虎。

    儿女双全,家丁兴旺。这本是个皆大欢喜的好事。可柏玉树越来越感觉到,妻子任楠蓉这个人,越来越古怪,脾气越来越坏,动不动为一点小事就大呼小叫。

    常言说:家丑不可外扬。而她,仿佛恐怕别人不知道。尤其是对待孩子,她似乎没有一点爱心,她缺少一个正常女人,一个母亲应该具有的好心态。

    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话在任楠蓉身上很不适用。她看自己的孩子,眼里常常是冒着火,就好象是仇人家的孩子。

    每逢任楠蓉在家大吵大闹时,在百般劝说、万般解释无果的情况下,柏玉树就只好转身走出家门。每次走出家门,柏玉树都会发现有人从自己家门口路过。是谁,他从未在意。有一次,竟是村主任胡征。

    小两口吵架,这是常有的事。处理吵架的方法却是千差万别:有的人跑出去赶集逛庙;有的人下地干活;有的人跑到河边静坐;有的人坐在家里发泼……任楠蓉就是个经常发泼的人。每当这时,柏玉树就来个退避三舍,自己到大街上去冷静冷静。

    那一年,柏玲刚10岁,两个弟弟七岁。这是刚开春的一个星期天。姑姑柏玉珍来看望哥嫂,还带来许多山货、特产。姑姑对三个孩子格外地亲。三个孩子紧紧地依在姑姑的身边。这让任楠蓉醋性大发。她时不时地大骂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不理会妈妈的愤怒,继续缠磨着姑姑。患难中成长起来的柏玉树、柏玉珍兄妹俩,因为轻易不见面,所以,有着聊不完的知心话。婆家的山清水秀,风土人情,老区人民的相互关爱,让哥哥柏玉树深受感动。他羡慕老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谊。

    “姑姑,你能住下吗?”三个孩子时不时地也插话相问。

    “姑姑今天不能住。因为还有小姐姐﹑小弟弟等着我。我必须连夜赶回去。”

    不知为什么,任楠蓉突然发起了飙。

    或许是柏玉珍感觉到,这位嫂子不欢迎自己,几次起身告辞,都被哥哥和三个孩子揽了下来。要她再少坐片刻。

    “不能再坐了,再晚就没有车了。”

    读到这里,柏玲的泪水哗哗地往下流,这一幕深深印在她那十岁的脑海里,小姑姑对她们的爱,她铭记在心头。这件事,她从未跟老公提起过,而老公对此事的了解却是清清楚楚。她抹了一把泪水,又接着读下去。

    看看天色不早,柏玉珍急忙起身,和三个孩子告别,和哥嫂告别。

    尽管柏玉珍口中亲切地叫着嫂子。任楠蓉心中始终烧着无名的怒火。处处给柏玉树、柏玉珍兄妹俩弄难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