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首次正式会面-《换心追踪》
第(2/3)页
人们立即响起“叭叭”的掌声。
这时老七又说话了:“玲姐,我们可不能叫方明。我们必须叫姐夫。我们要是直呼其名,这样传出去,人家不光笑话我们没大、没小、没礼貌,也笑话你玲姐不交良友。姐夫,你说对不?”
这老七真是话中有话,玩笑中带着正经,正经中夹着玩笑,把幽默和睿智融合在一起。
“老七说得对!”
“老七说得好!”
马上就有人随声附和,并又一次响起掌声。
‘白牡丹’柏玲这时可成了红牡丹。她不等方明张口就首先来了个大满贯:“好哇,你们爱叫什么就叫什么,随你们的便。”
老七马上书归正传:“玲姐夫,你给我修改修改这篇发言稿,后天就得用。我在这儿正发愁呢,想不到玲姐替我搬来了大救星。”
她举着一本稿纸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在求助中,也不忘倒打好姐姐一耙,并不时地看看柏玲。
方明拿起稿子,很快地通读了一遍,然后这里填填,那里抹抹,又标出1,2,3 ……
方明低着头修改稿件,老七可是没有闲着。她那双杏眼睁的溜圆溜圆,上下仔细打量着方明:大眼睛、双眼皮、脸上两个酒窝……老七不时地向柏玲伸出大拇指。
方明也学着柏玲的口气:“老七,你按我标的顺序读一读,看行不行?”
老七刚接过稿子,还没有看内容就叫了起来:“玲姐夫,你的字好漂亮,简直就是书法家。”
她把文章读了一遍,又一次叫了起来:“玲姐夫,你这思路好清晰,我只读了一遍,好象就都就记住了。”
老九这时可坐不住了。她急忙赶了过来,把书向方明一伸说:
“玲姐夫,你跟我讲讲这机械识图吧。我有时能把平面图形看成立体,可这立体图形,我转着圈看,却也无法让它立起来……”老九的这几句话,引起不少人善意的微笑。
方明跟她讲图形中实线和虚线的关系,头脑中立体概念如何树立,讲画家如何利用直线、阴影,让物体立起来,各个学科之间都是互通的。广泛阅读,猎取知识面要宽是十分必要的……
老九这位小姑娘,听得入了迷:“玲姐夫,你要是当老师,不定多受学生欢迎呢。我总是听老师从‘点’讲到‘面’。老师讲得这一‘点’我还没有弄明白,所以,‘面’上的东西,我是越听越糊涂。你从‘面’讲到‘点’,从多个‘面’讲到一个‘点’,又从‘点’回到‘面’。这一‘点’我明白了。那些原来我不懂的‘面’,现在我也明白了。你今天这一讲,让我把过去的好多知识,都连接起来。这才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真是个好老师,好姐夫。”
这位老九的话,让柏玲产生一种危机感。如果有一位和自己年龄相当的人,同时进入方明的视线,自己绝对不是人家的竞争对手。
“玲姐夫,怎么才能写好钢笔字呢?”
说话的这位女人,显然要比柏玲大了不少。
柏玲这时笑着插话说到:“你这个‘外来户’,都做了妈妈的人了,也跑来凑什么热闹,起什么哄?叫什么姐夫?”
那女人笑着回到:“正因为我是‘外来户’,我才敢叫姐夫。老人们常说,‘出门三分小’,所以,我这个‘外来户’到了你这里就得矮三分。不过,你到了我那里,还必须叫嫂子。这个称呼不能变。”
原来,这位年龄较长的女人,常常找柏玲她们来聊天,和这群单身女孩相处的十分融洽。所以,被这个宿舍的女孩亲切地称作‘外来户’。
老七突然插话:“‘外来户’,你也想让玲姐夫教一教,你也弄个书法家当当不成?”
“外来户“突然把手一拍说:“你看我是那块料吗?我这都是为了孩子。”
方明及时接上话茬儿:“这位嫂子,你的孩子有多大,我不知道。我只说个一般情况,供你参考。”
“如果孩子已经上了中学,你要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写好汉字,不光是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还是今后工作中人与人沟通、交往的纽带。虽然我们已经进入计算机时代,许多人打字比写字还快,但打字机总有它的局限性。而写字可以因时、因事随手而定,具有计算机无法替代的功能。
“当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就会主动去练字。现在,书法字帖很多。孩子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去练习。只要孩子有了兴趣,他就会主动去练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