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未雨绸缪-《汉家功业》
            
            
            
                
    第(2/3)页
    “荀彧,杀人凶手!”
    “陛下,丞相当众杀人了!”
    “陛下,还请主持公道!”
    ……
    上百太学、鸿都门学以及其他一些人围堵在朱雀门前,大呼小叫。
    朱雀门上下的禁卫并没有将他放在眼里,平静的守卫着,任由他们喊叫。
    原本从朱雀门出入的官吏,早已经改道其他门户。
    王朗坐着马车,绕过朱雀门,转向御街,准备去吏曹见荀攸。
    他撩开窗帘,看着呼喊的学子们,皱眉道:“他们喊叫了一天吗?”
    张洪就在他边上,跟着看了一眼,道:“好像换了不少人,不是之前的那些。”
    王朗放下帘子,道:“宫里呢?”
    张洪摇头,道:“没有动静。”
    王朗轻叹一声,道:“宫里要是发怒,我等还能轻松一点,宫里没有反应,我们要食不下咽,寝不安枕了。”
    张洪有些疑惑,道:“廷尉,这是丞相自招其祸,我们没有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怎么还要费力帮其雪冤?”
    王朗神色一沉,呵斥道:“胡说八道!丞相乃是万官表率,尽统我大汉国政,身份何其贵重!我等身为下属,陛下臣子,怎能见其有冤而幸灾乐祸,袖手旁观?”
    张洪闻言,急忙抬手,道:“下官糊涂,丞相教训的极是!”
    王朗摆了摆手,神情凝色道:“不管怎么说,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三法司最多拖延到明天中午,否则无法向陛下,向朝廷,向天下交代,一定要在明天中午之前,查清原委,还丞相清白!”
    “下官领命!”张洪沉声道。
    两人正说着,马车停在吏曹门口。
    王朗刚一下马车,便看到不远处的戏志才带着一大群人从礼曹离开,前前后后足足五十人,声势颇为浩大,来去匆匆,转眼间就消失在王朗的视线里。
    张洪道:“廷尉,现在最为卖力气的,反倒是御史台。”
    王朗微不可察的点头,道:“我怎么感觉,御史台好像查出了什么?”
    张洪道:“我听说,御史台盘问了很多人,那庞雑近来有接触的,几乎都被盘问了,太学里差点闹出冲突。”
    “戏御史还是有分寸的。”王朗评价了一句,道:“待会儿见了荀仆射,谨言慎行,没有把握的话,一个字都不能说。”
    张洪躬身,道:“事关重大,下官省得。”
    皇宫,崇德殿。
    吴景站在刘辩身前,满脸筹算的道:“陛下,自先帝以来,各地旱情,水情不断,近十多年,大旱,洪灾不断,受灾民众不计其数。工部拟在未来三年年,对经常决堤或有决堤隐患之处进行修筑,确保至少十年不会决堤……”
    应对大水,总归是有办法的。
    刘辩静静听着,并没有插话。
    吴景说了不知道多久,继续道:“对于灾民,尚书台拟定了诸多策略,其中臣最为赞同的是两条:一是‘以工代赈’,这样的举措,修桥铺路,开垦荒地,利国利民,比单纯的赈抚更为有效。其二,迁民,对于尚书台拟定将受灾百姓前往太湖一带安置,臣深为认同。太湖四周,虽然瘴气多,但近湖少山,沃野千里,一旦开垦得宜,必大壮国库……”
    太湖一带,现在大致是在荆扬二州,吴郡更是占据了最好的一块地方。
    而今乱世当前,土地重要,人口更为重要!
    刘辩神色不动,微笑着道:“关于刘备与孙家的联姻,卿家准备到了何处?”
    吴景没想到刘辩不提国政,反而问起了这个,稍一犹豫,道:“回陛下,臣暂且不知,之前听说,孙家倒是颇为愿意。”
    “那就快一点。”
    刘辩笑呵呵的道:“刘备也是当世英雄,与孙坚卿家有旧,联姻是亲上加亲,莫要拖延了。”
    “微臣回去,一定多加催促。”吴景连忙抬手道。心里却更加不安,迟疑不定。
    对于眼前的陛下突然为刘备、孙家拉扯联姻,吴景以及孙策等人心里很是疑惑,多有警惕。
    这也是‘孙刘联姻’拖延到现在的原因。
    刘辩将吴景的表情尽收眼底,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随口般的道:“卿家,那孙权在太学里……听说成绩不错?”
    吴景直觉心惊肉跳,浑身冰冷,飞速接话道:“回陛下,孙权年幼不更事,只好读书,平日里,往返于课堂、鸿胪寺之间,从未与他人接触,便是微臣也只见过两面,还请陛下明鉴!”
    刘辩春风和煦的一笑,道:“卿家这是想哪里去了,朕是觉得,孙权确实不错,叫到宫里来吧,与宫里那几个小家伙一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