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刘希尧死了,死在了牢里,虽是谋反,但陛下感念其在朝中为官多年,特赐自尽,留其全尸,其家人也跟着一道共赴黄泉。 朝中的大臣对其稍稍悲悯了一番,又接着投入到与皇帝抗争的浪潮里,一连多日的朝会上,尽是关于聚众抗法的罪名定论。 又是一天的朝会,伴着景阳钟的钟声,群臣走过金水桥,参拜行礼,三呼万岁。 站定之后,只听侍立于皇帝身边的箫敬喊道:“今日朝会,皇帝若曰:众卿,可有本奏?” 群臣纷纷打起精神,一名官员当即站了出来,“陛下,臣有本奏。” “何事?” “关于王守仁在昌平州对于刘家周家之人的处置乃及论罪之事,臣添居刑部侍郎,以大明律” 没待话毕,箫敬又操着尖锐的嗓音高喊道:“退朝!” 然后髹金龙椅上的弘治皇帝便当即起身离去,随行的侍卫以及周遭的宦官尽皆跟上。 徒留下群臣站在奉天门前,和前些日子的朝会一样,刚刚开始,就结束了。 刘健照旧出声道,“诸位,退朝了,我等出宫吧。” 这一次众位官员没像往常一样默默出宫,而是围拢过来,“刘阁老,陛下屡次这般,我等该如何是好?” “刘阁老您高居内阁首辅,统领百官,您该拿个章程才是。” 他们这些天早就打好了腹稿,次次都拿出了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但只有第一次和皇帝好好争辩了一番,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后头的便是这种情况,他们本打算从三皇五帝讲到历朝历代,从祖制讲到大明律,务必要劝服皇帝,但此后的每一次,弘治皇帝却是连此事听都不听了,直接就退朝。 如果将这朝会比喻成一台电脑,那提及有关罪名的事情就是关机键,只要张口提这个,不管是谁提的,立马就退朝。 弘治皇帝明摆着是不想他们辩驳此事,他辩不过这些朝臣,也拿这帮朝臣没法子,同理,这帮朝臣也拿逃避此事的皇帝没法子。 便是上疏,一封封的奏疏递到宫里,也尽皆被淹了。 这所谓的淹是一句行话,臣子上疏,皇帝若是对此不允,却又无法驳斥,更不想提及此事,那就将此奏疏留中不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