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更是在各单位引起一阵哗然。 有不少指挥员,背地里都暗骂陈钧狗日的,不讲武德,就因为不给他装备,竟然搞这一套。 可骂归骂,没啥用啊。 接下来几天,陈钧去特战旅,防空旅,勤务旅要人要装备,那是相当顺利。 要不是因为现在没有精力,去想直升机中队的事,陈钧都打算去陆航旅要两个中队了。 但重装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需要一步一步来。 陈钧知道步子不能跨太大。 所以。 在接下来,趁着冯旅也弄来一批士官,加上战区方面陆陆续续援助的少量干部,以及军区开放的留队,提干名额到位。 大概的组织架构搭建起来后,陈钧就将精力全部放到下面各营。 重装改革,变化最大的是合成营,其次是炮营,防空,后勤只是单纯的扩建。 陈钧就将精力放在合成营的分队建设上,本来179旅底子就不算薄。 加上各方精英汇聚,新组建的重装合成营,以一种猛烈的速度开始变化,每一天几乎都有装备和人员补充。 整个试点单位,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也可以说是大干特干了。 建立分队,磨合,梳理,新协同作训,诸多工作摊开连轴转。 何胖子也被军区任命为179旅副参谋长,不再兼任一营长,协助陈钧建立新单位。 这俩人可是老搭档了。 不知不觉间,一个多月悄然流逝。 在此期间,陈钧基本没有空闲的时候,最忙的那几天,曾创下每天最低十二个专项会议的记录。 其中的内容包括后勤、装备、人事、经费、重装合成营分队场地划分,一旅第十营,也就是两个直升机中队的安排。 还有营建等工作难点。 陈钧从毕业后没多久,就开始接触合成,这次重装试点,他毫无疑问成为全旅大局的负责人。 作为负责人,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 在全旅庞大的军官团面前,最近一段时间,陈钧表现出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智。 以绝对效率和权重优先为原则,杀伐果断的处理建立各单位时所遇到的问题。 这一点,整天跟着陈钧的李武界最清楚,陈上校那工作日记上面,每天需要处理的项目都有几十条。 多的时候一度超过百条。 没办法啊。 重装只要动了合成营,那就相当于动了全旅的核心主力。 改革工作,和直接捡现成的单位担任负责人,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一个多月以来。 陈钧固定的工作日程,那就是每天5点起来,立马通知全旅军官,例行碰头会议。 他们作为野战军,还牵扯合成。 那每天的会议基本绕不开雷达,通讯,远程火力这三个核心辅战单位作训,展开全方位评估。 碰头会议通常是一个小时。 结束后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陈钧就要匆匆下营。 视察哪的工作,就在哪个单位用餐。 工作之余,他还要抽时间监督直升机中队的营地,射击靶场建设。 顺便监督下工程质量,碰到那种不戴安全帽的工程部队老兵,他也要上去提醒。 顺便掏钱安排李武界去二营那买点烟,跟工程部队的人分享分享。 再跑到各营分队那,找新调过来的三级军士长吹吹牛,拉拉关系。 如果有空,还会去找调过来的低级士官,比比体力,拼一拼全装五公里谁厉害。 陈钧这两年没咋训练,体力已经大不如前,但虐一虐一般的士官还没问题。 谁表现差,他倒是不会骂,吊车尾的人只会谈心,要骂就骂中游的那些老兵。 别管职位多高,军人尚武这是本质。 趁着组建期间,陈钧也着实在新调来的一批老兵当中,积攒了一些威望。 毕竟很多老兵都是从别的单位调过来,心不齐,一般的干部,他们压根不鸟。 只能陈钧冲到第一线,时刻在第一线。 有他这么拼着。 试点重装合成旅这个巨无霸,终于初见雏形。 四个主力营六十多个分队。 已然成长到足以独挡一面的战斗集群。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