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瞧见这架势,陈钧都不用往后看,就知道是战区的首长到了。 东部战区总指挥沈宏伟,后方跟着一群手臂上带着袖标的老参谋,大步迈进会议室。 “首长好!!” 总指挥到了,全体参会军官齐齐起立。 沈宏伟见状,只是点点头,随即摆手:“同志们好,都坐下吧。” 趁着坐下的空挡,季桐用钢笔在记录簿上迅速写下“31”的字样,推给陈钧瞄了一眼后,便坐在位置上不再吭声。 这应该是236旅所在区域。 陈钧扫了一眼,也没再言语,但他心里隐隐的有种感觉。 此次作战蓝军26区的对手,恐怕不简单啊。 只是大会已经开始,也容不得他多想了。 总指挥踱步走到台上。 旁边有一溜座位,他连瞅都没瞅,径直接过旁边参谋人员递过来的麦克风。 便振声道:“同志们,这两天筹备此次作战时,我听有些同志,提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谈的也是有关战备军演方面,提起前些年我们尝试作战的过程。” “有同志说,以前我们的军演就是表演形式的演习,因为演习前有预案,何时进攻,何时炮击,何时冲锋都有规定。” “并且演习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红方胜,蓝军败。” “后来我们借鉴他国,专门模仿外军,成为磨刀石,来磨砺红军单位。” “在演习这条路上,我们走过很多路,尝试过无数种方法,旨在磨砺我军的战斗力。” “而一支部队的战斗力,是什么呢?” 沈宏伟说着,他目光扫过台下的众人,顿了顿才继续道:“一支部队的战斗力,除了火力,战斗意志之外。” “我相信在座的同志都应该清楚,我们所讲的战斗力,说的更多的是综合能力。” “比如部队调动,后勤保障,战术执行等等。” “这些老生常谈的话,我们年年讲,天天讲,部队的调动,有部队铁路公路的转运,武器的运输。” “战术运动的执行程度,其中有包括指挥,战场分析,各部队之间配合程度,营地,指挥所的设置等等。” “后期补给的调配,我们平时也强调有运输,有保护补给线,后勤韧性等等。” “演习还能训练防空,防化,防核等战术科目,还有其他战术科目在实战环境中的运用。” “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年以来,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 “但是这一次,我们的挑战又来了,为了适应战争形态上的变化,为了适应,并且打赢未来战争。” “我们必须应用新设备,新战术,新的战争思维,这些都需要依靠演习去实践。” “军事演习不能百分百反应” 总指挥雄浑的声音,不断回响在整个会议室。 陈钧坐在位置上认真的听着。 其实简单总结下总指挥的发言,无外乎就三点。 第一,军演的规模在升级,军队要与时俱进。 第二,军事演习虽说不能百分百反映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但却可以提高一支部队的战斗力。 打个比方,演习就是为了让战士明白,在战场上下车之后该往哪跑,坦克在平原上怎么开,天上无人机来了该怎么应对。 将这些通过演习,给练成肌肉记忆,到了炮火连天的时候,才能在漫天炮火中开着坦克,抱着钢枪,跟敌人决一死战。 而没有经历过演习的部队,连仗都不知道怎么打,冲上去实战也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点,才正式提起今年合成化的体系对抗。 跟陈钧猜测的一样。 战区方面要的就是一次酣畅淋漓的体系作战。 要的就是合成旅这个新单位,要适应复杂的战场变化,更要适应军事动链构成,以及各类技术装备运用。 让战斗对抗节奏变得更加激烈。 会议没有多少激动人心的激励,唯有一点,此次系列军演,上面着实给了参演部队很大的自主性,和时间性。 最终,在导演部重新制定了一系列演习规定后。 并宣布此次军演于10月1日下午两点十分后,正式打响。 便结束了此次会议。 好家伙。 开会时气氛倒是不紧张,可开完会之后,气氛一下子就凝固了。 陈钧也顾不上再跟季桐扯皮。 会议结束后,就匆匆赶回26号作战区,准备应对接下来的战事。 因为导演部放松了管制。 那就意味着,他们准备的时间,已经不足一天。 而战斗,从他们各单位齐聚福州各个预定地区后,就已经打响了。 开会前陈钧还没多少感觉,可会议结束后,联想到刚才总指挥刻意讲到的演习升级。 再想想红军部队,已经于上午全部抵达作战预定区域。 陈钧内心不详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