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就是最初开会时,讲的国防科大毕业生组成的代表团,开始着手从五大战区抽调。 试点单位的工作,就连上面也不会随便安排一些毕业生就给调过去。 能加入代表团的成员,那手里必然要有两把刷子。 合成营真正厉害的,除了营级单位就具备后勤,有独立的作战体系之外。 区别于其他常规部队较为厉害,或者说较为出众的,那就是他们的攻防一体系统,以及敌我识别系统。 有这些东西,在信息化还没普及开的战场上,那几乎可以说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利器了。 陈钧初期没有考虑构造这些系统,就是要等着这帮专业的人过来协助。 单单凭借一营,凭借179旅,想要构造攻防一体作战系统,那这话就跟没说一样。 基本没可能实现。 摩步旅压根不存在这种实力。 一直到8月2号。 陈钧终于将火力编制和人员编制,全部整理出来,一营八个主力连,带上营直属的那几个排,和班。 编制等同于一个营,下辖九个连。 总兵力编制更是在1176人,战车加后勤车辆,再加上运输,牵引车辆,总数达到将近四百辆战车。 一营会议室里。 营长赵子恒看着陈钧详细划分好的编制,眼珠子瞪得堪比牛蛋个头。 他头皮发麻的看向陈钧,随即吞了吞口水,有些艰难的开口道:“老.老陈,这试点营一千一百多人,战车三百六十多辆。” “这么大体量的单位,咱们能指挥明白嘛?” “步兵团才一千三百多人,我们一个营就一千一百多人,这么整,上面能同意?” 会议室其他人也是面面相觑。 这几日,编作战连队,编人力期间,他们都帮忙了。 但那是一个连一个连的商量。 大多精力,都放在骨干分配,副连调任,排长调任方面。 毕竟是试点营嘛,有好事肯定先紧着自己来啊,营长,教导员,营副这种级别太高。 试点单位就是营级,肯定没办法动。 但这不并代表其他人的职位,不能趁着这次机会调一调啊。 比如说一营原来的排长,借机会提到副连。 副连级干部,安排到一个新连队里面担任连长,根据他们自身能力,来衡量合不合适。 这几天营里的干部,都在针对这些问题都商量。 可商量归商量,他们怎么也没想到。 最终的结果综合起来,却让一营成为一个拥有一千多人的作战单位。 前几天当然想过,陈钧也提到过不止一次,甚至这几天营里新宿舍建造,都是照着这个标准来。 可关键点在于,结果没有敲定之前,提再多那也是商量,又没最终拍板,自然不觉得压力有多大。 可现在。 陈钧真把这些详细的编制,放到他们跟前时,一个个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在部队里面,并不是说自己带的兵多就是好处。 关键要看有没有那个能力,你让一个排长去带一个团,你看他能带得动嘛? 瞧着会议室众人那为难的神色。 陈钧笑了笑:“放心吧,会同意的。” “你们要明白,什么叫试点?咱们是第一个接触改编,接触新单位建设的地方。” “我们不把编制铺的大一些,把战斗力搞起来,后续其他单位模仿的话,怎么模仿?” “总不能我们一营搞个四五百人的新单位,等下一个单位效仿时,人家搞出一个八九百人的作战单位吧?” “那我们试点期间做出的所有辛苦,都是白费。” “道理我都懂,就是.”赵子恒还是有些犹豫。 他毕竟只是摩步营的营长,巅峰时期也就带过三百人,还没啥战车配置。 如今要给他增派将近四倍的兵力,战车数量更是翻了十倍,指战员不是过家家。 他不是怕编制大,是怕自己压根没办法指挥这么大的单位啊。 “没事,试点单位的磨合也是一步步来的。” “我们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陈钧笑着鼓励了一声,随即将编好的文件统一收集起来,准备等会去旅部一趟。 之前集团军大会上,首长特意交代他一周做一次总结,并且要尽快把火力编制和人员编制交上去。 第一周基本就是扩建,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陈钧抽空跟旅部汇报了一下,没有提交什么总结。 但现在,该做的工作都已经做好了,宿舍这段时间也都建了,车炮场同样扩建完成。 手里的文件再交上去,剩下的可就要迎接大量战车和新连队的战士入驻。 到那时候,就是动真格的时候了。 刚才赵子恒正是想到这一点,所以才会特别纠结。 可看着陈钧主意已定,教导员也没提啥意见,其他几个连长都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了。 他作为一营的营长,还能说什么呢? (本章完) 第(3/3)页